王梦汐:以改革、创新之进促高质发展之稳 | 大V看两会
发布时间:2025-03-07来源:第一财经作者:王梦汐
(王梦汐为马上消费研究院宏观研究员)
我国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明显,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下,经济模式正加速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025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和“创新”等高频关键词是未来中国经济模式转型的风向标。当前,以具身智能、6G、量子科技等为代表的未来产业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持续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仍然任重道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首先要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原始创新,进而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一方面需要依托高校加大“基础引领”,持续开展自由探索研究,另一方要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强化政府、高校、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的联动与合作,并适配更加灵活的管理制度,以耐心资本长周期培育,同时在重点领域前瞻性布局,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乃至国家强的发展通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此外,“杭州六小龙”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对培育创新至关重要。从“企业找服务”到“服务找企业”,既要“无事不扰”,更要“有求必应”,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切实落实法治护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科技工作者沉下心来攻坚克难,勇于创新。
通往未来的路径要允许多元尝试与试错,以学促干、以干践学,通过实践来检验正确的方向与路径。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稳定市场预期,提高对科创企业、科研项目、科技工作者的包容度。同时,政府引导基金、创业投资机构要进一步培育敏锐的市场嗅觉,正确的战略认知,为重点领域提供融资支持,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目前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大概有欧美发达国家的40%—60%,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技术进步的加持能够更加充分地促进产业升级,释放增长红利,注入发展动能,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可持续提升。因此,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发布: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文章关键词:
马上消费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