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志宏
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消费扶贫等,已经成为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主要模式。这些模式通过寻找贫困地区的竞争优势,支持建设相关产业形成发展支撑,支持特色产品销售增加收入,解决了当地发展基础“从无到有”的问题,让许多地区的状况焕然一新。
对于贫困地区发展而言,“从无到有”只是起点。客观地说,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贫困地区能否真正进入市场竞争体系,并持续保持竞争优势,对这些地区是更大、更长期的考验,也关乎当地是否能够从脱贫之路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因此,在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时刻,参与扶贫的企业需要从长远价值思考未来的扶贫之路。脱贫不是一时之事,也不是简单的“授人以渔”之事。如果能将贫困地区产业纳入企业运营体系,从市场体系的外循环变为内循环,成为企业产业链中的一环,成为参与市场竞争的独立力量,才可能解决贫困地区的未来发展问题。
将贫困地区纳入企业供应体系,与企业业务本身的采购需求匹配。中国铁建将张家口尚义县一家服饰公司纳入工装供应商名录,带动了当地大批贫困人口实现工厂就业;雀巢中国、星巴克中国以及拼多多等公司,都在支持云南咖啡种植产业发展,其行动的共同特点,都是将当地的发展与企业采购结合,为当地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将贫困地区纳入企业营销体系,有助于产业扶贫、电商扶贫长效机制的建设。苏宁易购等对于贫困地区农特产品销售的支持,开始从临时、应急式营销活动,转向纳入长期稳定的营销体系中,通过“中华特色馆”“扶贫实训店”等线上线下建设,贫困地区产品销售成为苏宁易购零售业务中具有独特魅力的一部分。我们也看到有的企业共同创办销售平台,进一步助力消费扶贫。如在国资委的推动下,央企消费扶贫电商平台5月12日正式上线,旨在助力解决贫困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
让贫困地区成为企业产业链中的一环并非易事。贫困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短板,阻碍其在充分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拥有一席之地。这更加需要企业开展大量耐心和细致的帮助支持工作,通过建立标准、开展教育培训、优化工艺和流程等方式赋能当地,强化竞争优势,补齐竞争要素,将原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从某种程度上说,企业参与扶贫的成效等同于扶持和培育贫困地区持续的竞争优势的成效。赋能和培育持续的竞争优势,是实现贫困地区发展基础“从有到实”的过程。
实现发展基础“从无到有,从有到实”,有助于贫困地区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