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正逐步承担起推动可持续发展、引领绿色转型的重任,其不仅为各国运动员们提供了速度与力量的竞技平台,更为各个主办城市提供了绿色技术与环保理念的展示窗口。在每届奥运会体育比赛激烈进行时,主办城市们也都会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夺那枚隐藏的“低碳奥运”金牌。
今年举办的巴黎奥运会设定了二氧化碳排放量不超过158万吨的目标,约为2012年伦敦奥运会或2016年里约奥运会排放量的一半。与此同时,作为主办城市的巴黎也希望以奥运会为契机,加速推进其城市自身的低碳转型。为此,巴黎重点围绕建筑、运输、能源、消费等领域,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低碳举措,本文对其中部分举措进行了梳理介绍。
场地改造和再利用
巴黎奥运会希望将体育运动从传统空间中剥离出来,将赛事编织在城市本身的肌理中。于是,在本届奥运会中,新建建筑被限制在最低限度,95%的比赛场馆都是经过改造再利用的现有城市建筑物或临时设施。例如,巴黎的五个著名体育中心都作为奥运会临时训练场地进行了翻新,翻新后的体育中心将拥有更好的隔热和供暖系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90%的废料也得到了回收。凡尔赛宫、埃菲尔铁塔、协和广场、大皇宫、法兰西体育场等巴黎地标建筑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翻新或临时改造,以便直接作为马术、田径、击剑、跆拳道等比赛场馆使用。其中像大皇宫等建筑经过翻新,会在奥运会结束后向公众进一步开放。
建设绿色体育场馆
对于必须新建的体育场馆,巴黎奥运会采用了绿色建筑设计,以减少建筑排放。以最具有代表性的水上运动中心为例,该运动中心大量采用了木质结构以减少水泥等传统建筑材料的碳排放;其屋顶上安装了大型太阳能电池阵列,可供应建筑所需电力的20%;场馆内和临时看台上的上万个观众座椅则由回收塑料制成;场馆景观设计种植了大量树木和灌木,以便改善该地区的空气质量,增加场地的生物多样性。类似的新增建筑还有奥运村的三栋公寓楼,这些公寓楼不仅大量混合了木材等环保材料,还采用了一种特殊的隔断固定系统,以方便拆除和再利用临时石膏板隔断,公寓前的路灯则由回收的建筑材料制成。
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
巴黎奥运会提出的能源倡议旨在通过完全可再生电力为所有奥运场馆供电。为此,巴黎奥运会在协和广场配备了一个路面以下的可伸缩电力终端系统,同时所有场馆取消柴油发电机发电,接入公共电力网络,由法国六个风电场和两个太阳能发电厂进行电力供应。与使用柴油发电机的传统体育赛事相比,这一举措可将能源相关碳排放量减少80%。此外,巴黎奥运会还试验了各种临时自用电力生产项目,例如在奥运村汽车站建设大面积光伏车棚,为国际代表团的接待和信息中心提供自发电;在塞纳河上建设400平方米的浮动移动太阳能发电场,为奥运村约30套两居室公寓提供电力。奥运会结束后,这些临时设施都将在其他地方重复使用。
城市水污染治理
巴黎著名的塞纳河长期受到家庭和工业废水的严重污染,自1923年以来就开始禁止居民下水游泳。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巴黎通过更新基础设施等方式,已经使进入塞纳河的废水减少了90%。巴黎原本的目标是让塞纳河到2025年能够恢复到可游泳级别,奥运会则将目标提前到了2024年。为此,巴黎计划耗资14亿欧元对塞纳河进行治理,并在2024年5月建设了一个大型地下水池,用于储存多余的雨水,以防下水道不堪重负时废水流入河道。不过,正所谓污染容易治理难,目前塞纳河的清洁度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夏季多发的大雨天气更加剧了污染风险,届时原定在塞纳河举行的10公里游泳马拉松和残奥会游泳比赛可能还是要改到备用场地举行。
打造自行车出行路网
据不完全统计,1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普及自行车出行每年可减少7600吨碳排放量。巴黎致力于转变为“100%自行车城市”,在巴黎奥运会大量使用市区内著名历史景点为比赛场地的背景下,巴黎对市区里的自行车路线进行了大幅优化,打造了一个超过400公里(包括55公里的新增路线)、连接着所有比赛场馆(或者说连接着所有知名建筑)的自行车道网络,各个比赛场馆内还配套提供了3000辆自助自行车和10000个额外的自行车架空间。这个自行车路网不仅能减少比赛期间的交通拥堵和交通排放,等赛事结束后,它也将作为重要的奥运遗产,继续为当地的可持续旅游与交通转型服务。
加强公共交通途径
巴黎奥运会的另一个可持续交通战略是确保所有场馆都可以通过地铁等公共交通到达。为此,巴黎对多条地铁线路进行了扩建延长。以耗资35亿欧元的地铁14号线延长线为例,该延长线全长28公里,包括8个新站,连接了奥利机场南部与市中心区域,途径奥运村、法兰西体育场、水上运动中心等各个奥运场地。预计到2025年中期,该线路每天将运送约100万名乘客,成为巴黎地区第一条“超级地铁”。此外,巴黎奥运会还为运动员们提供了5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公共汽车,为游客提供了数千辆穿梭巴士。遗憾的是,航空排放仍然很难被降低,据估计,巴黎奥运会的航空排放量可能达到83.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超过158万碳预算总量的一半。
文丨朱琳
来源丨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