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心放
电网行业在规划、建设、检修、运营及电网设备退役之后的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都与生物多样性紧密相关。影响越大,责任就越大,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国家电网公司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和“双碳”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努力成为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推动者、先行者和引领者。
在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过程中,国家电网一直致力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绿色电网,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电网建设运维的各个环节,建立了全面环境管理体系,全业务、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因子控制环境影响,积极探索创新生态保护方案,切实履行环境责任。
在电网规划选址阶段,国家电网优化选址选线,有效避让生态脆弱区域。例如,在四川雅安大熊猫栖息地的电网建设项目中,通过评估,国家电网在两个规划方案中选定了线路绕远、成本较高,但可减少一半的林木修剪,对保护原生环境和保护遗产地域景观更有利的方案。
在科研设计阶段,国家电网编制环评报告、水保方案,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例如,在陕西汉中的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电网建设项目中,国家电网将陕西生态保护红线图与陕西电网接线图叠加在地图上,确保在科研、施工阶段尽早发现可能会触发生态红线的情况,为电网建设项目选址选线、科研和初设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在施工建设阶段,国家电网积极采用有利于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落实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施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避免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例如,在新疆西天山自然保护区电网建设过程中,国家电网选用高跨度铁塔布线,增加铁塔整体高度20~40米,给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雪岭云杉预留了100年的生长空间。
在电网运行阶段,国家电网在认真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标准,加强污染防治运维管理,强化技术监督和环境治理的同时,组织遍布全国各地的下属企业和150万名员工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这些项目既有针对珍稀物种(东方白鹳、朱鹮、中华凤头燕鸥、百山祖冷杉)的点位型保护项目,也有针对鸟类生存和迁徙的(西部生命鸟巢、东部候鸟生命线)贯穿型保护项目,还有针对森林、草原、沙漠、冰川、湿地、河流湖泊等区域生态系统的系统型保护项目。
在设备退役阶段,国家电网开展电网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国家电网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六氟化硫气体的回收、净化处置成套装置,建立26个省级六氟化硫回收处置中心,实施分散回收、集中处置、统一检测和循环利用。越来越多的电网退役设备(比如变压器、电表箱、电线杆、安全帽)通过再生和循环利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再次发挥作用(废旧电杆架设人工鸟巢)。
积累了一些保护项目实践经验后,国家电网开始思考和着眼电网企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推广和未来的发展。中央企业历来坚持长期主义、系统思维,但即便如此,对驱动力的管理也仍然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项直接投入、间接产出的投资行为,在短期内没有直接经济效益回报的情况下,企业必须思考如何向董事会、股东和关键利益相关方解释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中,企业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直接投入究竟产出了多少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和价值。
从2019年开始,国家电网采用全球领先的自然资本评估方法,按照《自然资本议定书》的标准框架,即“设立框架阶段”“确定范围阶段”“计量和估算阶段”“实施应用阶段”,分析在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等业务环节的管理实践中对自然的影响和依赖,对相关指标进行定性、定量和货币化估值,以及综合价值核算,识别风险和机遇。
经过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国家电网选取了21个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的特色实践,进行了自然资本评估,并在所形成的系列成果的基础上,编撰出版了一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生物多样性管理与价值创造》丛书,内容涉及鸟类多样性保护、林区生态保护、沙漠治理、湿地生态保护、山地生态保护、水生态保护和岛屿生态保护等诸多方面。
在鸟类多样性保护方面,国家电网对青海三江源“生命鸟巢”猛禽保护项目,江苏扬州、山东东营、河北沧州东方白鹳过境栖息保护项目,江西鄱阳湖智能生态护鸟项目,天津七里海湿地“绿色生命线”鸟类保护项目等开展了自然资本评估。例如,在“生命鸟巢”猛禽保护项目中,国家电网联合青海玉树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与可可西里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等组织,合作研究掌握三江源地区鸟类的习性,在鸟类生存栖息较多的输电线路沿线搭建招鹰架和人工鸟窝,并为每个鸟窝标注“门牌号”,引导鸟类在安全区域筑巢、繁衍生息。项目累计搭建人工鸟巢5018个,成功引鸟筑巢2300余窝。通过明确“生命鸟巢”项目的自然资本核算的基线、场景、范围和组织焦点,进行影响和依赖实质性分析及自然资本变化识别,对具有实质性的影响和依赖估值,核算出总成本效益为正,近百万元。
在新疆后峡的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国家电网立足生态友好视角,以保护天山一号冰川及其生态系统为核心,注重管理电网建设过程中电网规划、施工、恢复等各个阶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科学选址选线避免破坏冰川,人工组立铁塔减少生态扰动,精细植被保护实现了黄山披绿装。为识别、评估后峡35千伏输变电工程对当地自然资本的影响与依赖,估算工程带来的自然资本状态和趋势变化,国家电网对该工程开展自然资本核算,对具有实质性的影响和依赖估值,核算出总成本效益为正,超过1700万元。
在生态安全意义重大但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宁夏腾格里沙漠中的输电工程建设中,国家电网创新应用联合评估、联合治理和联合维护的“三联合”铁塔治沙、固沙、防沙工作模式,变“被动清理”为“主动防护”,成功种植树苗8万余棵,播撒草籽约1000公斤,铺设草方格20 万平方米,栽植面积达45 公顷。通过对具有实质性的影响和依赖估值,自然资本核算出总成本效益为正,超7.6亿元。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破坏和消失。我们迫切需要关注企业与自然资本的关系,认识到企业对自然资本的影响和依赖。所有这些影响和依赖都能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成本和收益,同时也决定着人类和地球的未来。因此,对自然资本进行评估有助于企业发现潜在的风险,以改进内部决策,建立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挑战,最终使企业发展从对自然不利的结果转向对自然有利的结果。这将最终引导商业模式的转型变革,也将带来社会连锁效应,促进经济社会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当然,作为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以自然资本评估方法评估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益在当前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包括:部分数据在可获取性、准确性、全面性等方面存在困难;部分指标无法进行定量或者货币化估值;评估范围尚未覆盖到价值链上下游;影响和依赖实质性分析仅限于内部评估和小范围的相关方意见征询等。
例如,鸟类的生存、繁衍和正常迁徙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的环境价值,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超过自然资本评估中所覆盖到的部分。在西部地区,一只成鸟在高原草甸地区能够实现的草原鼠害控制覆盖范围可以达到5平方公里,可以直接减少高原鼠害和草原鼠害。尽管这一影响不是直接收益于电网企业,但也应该被认为是电网企业带来的直接环境效益之一。
再如,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讲,电网企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给企业自身带来的品牌效应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在电网企业在与利益相关方、专业机构和公益慈善组织通过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种面向全社会的示范效应和先行先试的倡导作用。目前还没有很合适的方法能够将这种潜在但巨大的社会效益进行量化,未来需要有更先进的方法来对这种社会价值进行更准确的评估。
在企业层面开展自然资本评估工作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的过程,国家电网相信,在未来,随着项目标准化建设的深入,自然资本评估结果将常态化应用于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决策管理与能力提升,自然资本评估工具也将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应用。国家电网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合作伙伴凝聚共识,共同行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作者系国家电网公司对外联络部社会责任处处长刘心放